管乐自曝“能共苦不能同甘”,“王皓上岸先斩意中人”登上热搜
“上岸第一剑,先斩意中人?”——最近,喜剧演员王皓和管乐的分手旧瓜又被翻了出来,还直接冲上热搜。起因是管乐在《我家那闺女》里一句“能共苦不能同甘”的发言,直接点燃网友怒火,把王皓钉在了“渣男”耻辱柱上。可这事儿,真就这么简单?
时间倒回2021年,王皓和管乐还是甜到齁的小情侣,接送上下班、节日小惊喜一个不落,妥妥的“喜剧圈模范CP”。结果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一炮而红,王皓和搭档史策的“皓史成双”CP火出圈,转头就和管乐分了手。这时间线,很难不让人联想“男人有钱就变心”的狗血剧本。网友直接开嘲:“果然,某些前男友才是最好的事业催化剂——管乐分手后上春晚、闯浪姐,王皓反倒成了‘反向助攻’。”
但细扒两人的分手内幕,还真不是一句“渣男甩锅”能概括的。管乐在节目里坦言,自己恋爱时“焦虑型依恋”发作,既怕耽误对方事业,又担心自己被落下,结果“把俩人都搞得很累”。而王皓走红后,一边要应对突如其来的流量,一边还得配合“皓史成双”的CP营业,真实恋情空间被挤压到近乎窒息。业内人也透露:“喜剧演员的荧幕CP和现实感情,基本是单选题。”
更微妙的是,这场分手罗生门里,双方态度截然不同。管乐多次公开反思,承认“共同成长”的重要性;王皓却始终沉默,只顾埋头拍戏(《蒸蒸日上》《暗夜追踪》拍得风生水起)。网友分成两派:骂王皓“薄情”的,觉得他“红了就飘”;挺王皓的则反驳:“难道非要配合网友演深情戏码?”
说到底,这场“意中人斩杀案”里,没有纯白无瑕的受害者,只有被流量和行业规则裹挟的普通人。管乐用“能共苦不能同甘”点破了娱乐圈爱情的残酷真相,而王皓的沉默,或许才是对过往最好的尊重。
唯一确定的是——分手后的管乐,确实把“搞事业”三个字刻进了DNA。从春晚到《乘风2025》,姐姐用实力证明:“爱情会跑路,但舞台永远接得住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