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鸡排哥”怒斥摊主冒充已故父亲:做人要有道德底线

热搜“鸡排哥谴责冒名已故父亲”背后,是一场由6元平价鸡排引爆的流量伦理危机。10月2日,凭借高情绪价值服务爆火的“鸡排哥”在国庆假期出摊时公开打假,其痛心疾首的发言撕开了网红经济背后的荒诞乱象:“昨天我刚穿过的衣服,今天已有假冒款在售卖。更过分的是,有摊主竟冒充是我父亲,我父亲和岳父都已去世多年,请别冒犯逝者,做人要有道德底线。”

“鸡排哥”怒斥摊主冒充已故父亲:做人要有道德底线插图
“鸡排哥”怒斥摊主冒充已故父亲:做人要有道德底线插图1
“鸡排哥”怒斥摊主冒充已故父亲:做人要有道德底线插图2

这场风波始于10月1日。当天鸡排哥身着政府与爱心企业捐赠的专属服装出摊,这件承载着正能量的服装次日便遭山寨,电商平台火速出现仿版售卖链接,仿若一场与原创赛跑的盗猎游戏。然而比侵权更刺痛人心的,是部分投机者开始编织亲情骗局:从9月30日冒充“鸡排嫂”的闹剧,到有人用AI合成结婚照实施诈骗,再到“假鸡排爷”“假鸡排奶”等离谱账号频现,直至此次触碰底线的“冒充亡父”行为,蹭流量乱象已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。

“鸡排哥”怒斥摊主冒充已故父亲:做人要有道德底线插图3

巨大流量正催化着道德失序。自从鸡排哥因6元平价鸡排和治愈式服务走红网络,其商业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,这也诱使部分人通过虚构亲属关系的投机行为牟利。当“父亲”这个承载着血缘与情感的称谓被陌生人轻易盗用,当逝者成为流量博弈的筹码,网红经济的阴暗面暴露无遗,在利益驱动下,某些投机者不仅践踏了商业伦理,更撕裂了基本的人伦底线。

“鸡排哥”怒斥摊主冒充已故父亲:做人要有道德底线插图4
“鸡排哥”怒斥摊主冒充已故父亲:做人要有道德底线插图5
“鸡排哥”怒斥摊主冒充已故父亲:做人要有道德底线插图6

这场“冒名风波”折射出流量时代的情感异化。鸡排哥在声明中特意强调“父亲和岳父都已去世多年”,这句沉痛的补充,既是对逝者的捍卫,也是对生者良知的叩问。在正常的商业生态中,竞争应立足于产品与服务的优化,而非对个人情感的掠夺性消费。当造假者不惜扮演他人至亲,当AI技术被用于伪造结婚证件,所谓的“蹭流量”已然异化为对人格尊严的系统性侵蚀。

从法律视角看,冒用他人身份虚构亲属关系涉嫌侵犯姓名权、名誉权,而冒用逝者身份同样触碰法律红线。但比法律追责更迫切的,是重建商业伦理的自觉,鸡排哥的“道德底线”之问,恰是对整个行业的警醒。当一个个“假亲戚”在流量场中前仆后继,当造假从商品复制升级为人格复制,我们不得不思考:这场荒诞剧的终点究竟在何方?

鸡排哥的愤怒打假,终让流量狂欢现出了原形。当6元鸡排承载的温暖遭遇亲情的虚假贩卖,当正能量服装沦为盗版市场的快消品,这场闹剧早已超越商业侵权的范畴,成为检验社会道德底线的试金石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蹭流量也要有底线,别让逝者不得安宁。”或许,鸡排哥的呐喊真正要唤醒的,是每个参与者对人性底线的那份敬畏,再火的流量,也不该淹没最基本的良知。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