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农业局回应,赵露思助农公司“助农大使”证书是真的
8月13日晚,陕西延长县农业农村局的回应,让持续发酵的“赵露思助农证书造假”事件迎来戏剧性反转。该局明确回应:确向“延安小小的果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”颁发了“助农大使”称号证书(发证时间2025年6月),且公章经县委宣传部核实合法有效。但强调,证书仅授予企业,从未向任何个人(包括赵露思)颁发。
此前,钱江视频报道称,延长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回应“赵露思助农证书造假”,称“从来不发这样的证书”“公章是假的”,引发轩然大波。然而,13日晚该局澄清,此前的答复仅针对“个人证书”的询问,而对企业证书的真实性予以肯定。据最新核查,该县确实向涉事企业颁发过“助农大使”证书,且不止一家企业获此称号。
这一乌龙源于媒体与地方部门的沟通误差——当记者询问“赵露思是否获颁助农证书”时,工作人员回答“没有”,但未明确区分“个人”与“企业”证书,导致报道出现偏差。8月14日凌晨,钱江视频更新报道,并补充了官方的最新核实结果。
尽管证书真实性得到确认,但争议并未平息。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已对涉事企业展开调查,重点关注三大问题:企业是否具备合法助农权限;高价产品利润分配是否惠农;与赵露思团队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利益关联。
公开资料显示,赵露思曾多次为该品牌站台,并以其名义宣传“助农行动”,但消费者质疑:“一瓶果汁近40元,农民能分到多少?”对此,企业尚未公开具体助农资金流向。
近年来,明星参与助农屡见不鲜,但类似争议频发。有网友认为,只要企业证书真实,赵露思团队便无造假嫌疑,“明星带货本质是商业行为,没必要道德绑架”;但也有声音指出,若助农仅停留在营销层面,甚至成为抬高价格的噱头,则背离初衷。
“助农大使”证书的颁发标准包括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实际效果,但未透露涉事企业的具体助农数据。此次风波暴露出地方助农认证体系的透明度问题——如何避免公益标签被滥用,或许比“证书真假”更值得关注。
这场“证书罗生门”看似因沟通失误而起,实则折射出公众对“明星助农”实效的深层疑虑。当流量与公益捆绑,谁来确保“助农”二字不被消费?或许,下一波争议爆发前,该先问问:助农的“证”有了,但“证”背后的真金白银,到底流向了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