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网红怀孕36周堕胎被控谋杀

7月24日,韩国最高检察院的一纸起诉书,将一桩骇人听闻的医疗案件推上风口浪尖——一名网红因怀孕36周堕胎,与涉事医院院长、主刀医生一同被控谋杀。这起案件不仅挑战了法律与伦理的边界,更因当事人全程记录并公开堕胎过程,引发了一场关于生命权、医疗犯罪与网络流量的激烈争议。

韩国网红怀孕36周堕胎被控谋杀插图
韩国网红怀孕36周堕胎被控谋杀插图1

根据韩国法律,怀孕14周内允许自由堕胎,超过该期限则需符合特定条件,如健康风险或性犯罪致孕等。而本案中,网红在妊娠36周——胎儿已接近足月的情况下进行人工终止妊娠,明显超出合法范围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调查显示,婴儿被引产后仍有生命迹象,但院方人员未采取任何救治措施,反而将其置于手术垫下掩盖,随后转移至冷藏室,导致婴儿因低温死亡。

检方指出,医院不仅涉嫌故意杀害婴儿,还伪造医疗记录,谎称孕妇出现“腹痛出血”症状,试图将事件包装成“死产”。这一系列行为已远超医疗过失范畴,被定性为“谋杀”。

本案的关键争议点在于:婴儿脱离母体后存在生命体征,法律上即被视为独立个体,此时故意致其死亡的行为构成谋杀,而非单纯的“堕胎失败”。韩国法律界人士指出,36周的终止妊娠实质是“引产”,而非早期堕胎,婴儿的存活状态直接影响了案件性质。

此前,法院曾在2024年10月驳回对涉案医生的拘留申请,但在警方补充证据后,案件于2025年7月重启审查,医院院长和主刀医生最终被逮捕。这一转折也反映出司法系统对生命权保护的严肃态度。

除了法律与伦理问题,本案的另一焦点在于当事人的行为动机。该网红在2024年6月主动上传视频,全程记录自己36周堕胎的过程,此举引发广泛质疑——究竟是出于“记录医疗现实”,还是利用极端争议事件博取流量?

韩国网红怀孕36周堕胎被控谋杀插图2

部分网友认为,36周堕胎本身已极具争议,而当事人选择公开这一过程,难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炒作意图。更有人指出,如果婴儿出生时确实存活,那么视频内容可能涉及对生命尊严的漠视,甚至成为刑事案件的间接证据。

这起案件不仅是一桩刑事犯罪,更折射出韩国社会在堕胎权、医疗监管与网络伦理上的深层矛盾。尽管韩国在2021年已放宽堕胎限制,但此案暴露出法律执行与医疗道德之间的灰色地带。同时,在流量至上的网络环境中,极端内容的传播是否助长了某些人“为博关注不择手段”的心态,也值得深思。

目前,案件仍在审理中,但无论最终判决如何,它都已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——关于生命的底线,不容践踏;关于法律的尊严,不容挑战。下一次,当类似事件发生时,社会是否已做好准备,更理性地面对生命与流量的抉择?或许,这才是本案留给我们的最大拷问。

标签